2025年9月27日 作者 chao.li

阿尔伯塔冰雹险承压:监管调查显示“韧性优先”,但覆盖缺口引担忧

加拿大全国保险大会(NICC)“美国保险危机——加拿大会否步其后尘?”专题讨论上,阿尔伯塔省保险副监管官大卫·索伦森(David Sorensen)预披露了一项针对住宅冰雹保障的行业调查初步结果。此次调查源于卡尔加里及周边社区近月来对冰雹险保费飙升、承保受限的集中投诉,不少业主向经纪人、保险公司与政府反映“保费翻番”或“无法续保”。

索伦森介绍,调查涵盖在阿省提供住宅冰雹保障的38家保险公司。结果显示,虽然各公司基于风险的选择性拒保较为普遍(如房屋维护欠佳、出险频繁等),但在最高风险地区实施全面停保的公司仅有三家,实际撤出规模低于民间口碑所反映的程度。“我们听到的是‘我的保费翻倍了、买不到险,你们准备怎么办?’于是决定向全体承保公司要数据与细节。”他说。

调查同时揭示了产品设计的显著转向:所有受访公司均已提高冰雹责任的免赔额,并在屋顶与外墙等关键部位引入限额或限赔条款;过去那种“风暴过后以重置价值换新屋顶”的常态做法,已在多数产品中退场。“长期以来,一些业主几乎是在等待下一场冰雹来换新屋顶。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消费者行为,行业也在远离这种安排。”索伦森指出。

更令监管关注的是,少数公司已将冰雹风险从基础住宅保单中剥离,改为客户需额外选择购买的附加险。索伦森称,这一变化会重塑经纪人与客户的沟通路径,增加误保、漏保与“无意脱保”的可能性。“虽然采取这一做法的公司数量少于我们先前的担忧,但它像一个‘楔子’,值得我们持续盯紧,以防削弱消费者保护。”

与此同时,市场正加速采用以风险缓释为导向的“韧性定价”。多家保险公司把免赔额与保费与住宅抗雹韧性挂钩:更坚固的屋面与外墙意味着更低的免赔与费率,而未做加固的房屋则面临显著更高的冰雹自付额与保费差异。“我们在交流中看到不少积极探索,比如韧性住宅的冰雹免赔额约2,500美元,而非韧性的可高达1万美元;在冰雹费率组件上也拉开明显差距。”索伦森说。不过,他也坦言,消费者对韧性投资的接受度仍不均衡,部分业主出于短期成本考虑,仍会选择普通沥青瓦并寄望下一次理赔买单,“这不是我们希望被激励出来的选择”。

谁来为韧性买单,成为监管—行业—消费者共同面临的更大命题。索伦森表示,关于业主、保险公司与政府之间如何分担韧性改造成本的讨论仍在进行之中,尚未定论。“消费者需要足够明确与有力的激励,保险公司要提供奖励正确行为的产品设计,同时监管要确保公司保持财务稳健。”在他看来,若因过度折扣而伤及偿付能力与市场承保能力,最终会通过承保容量下降与价格上行传导给消费者,“从长远看对所有人都不利”。

在极端天气频仍的背景下,阿尔伯塔住宅冰雹险正从“事后理赔”向“事前减损”转轨。如何在价格信号、消费者可负担性与行业稳健之间取得动态平衡,将决定这一转型能否行稳致远。